刷量、虚假评价不仅是行业乱象,更对网络公平环境造成严重损害
流量盗刷成行业良性发展之痛
7月9日,广州互联网法院一起关于不支持“虚假刷量”获4万余元赏金的判决,再次将这一行业痼疾拉到了大众面前。
日前,小红书官方发布的2019年第二季度社区反作弊报告,更是显示了当前流量盗刷之猛:小红书平均每天清理刷量笔记4285篇,其中除机器刷量外,每天有920篇人工刷量笔记被清理;平均每5分钟清理18.6个刷量账号、168个虚假点赞、135个虚假收藏、571个虚假关注。
事实上,各类自媒体号、微信公众号、社交网站等平台的阅读量、点赞量、评论量都可能存在数据刷量现象,一条灰色产业链已经形成。相关利益方通过假IP等方式购买虚假流量,不仅涉及到虚假身份泛滥和个人信息泄露问题,也严重影响到平台数据的真实性和指导性,损害了产业链上下游的健康有序发展,规范刻不容缓。
阅读量崇拜滋生畸形刷单产业
随着互联网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利用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发布新闻,表达观点,或进行商业推送。但当大量微信公众号被商业化之后,巨大的阅读量带来巨大的影响力,广告商对保持着每篇文章10万以上阅读量的公众号趋之若鹜,一些公众号运营者通过机器或人工刷高阅读量,提升影响力、吸引广告主、攫取更大利益。
“你想给视频刷量,找我就对了!原来100元我可以给你刷出100万的播放量。现在监管严了,有些平台也针对刷量进行打压,价格只能随行就市咯!”7月21日,家住重庆南山的知名网络水军陈先生这样对《工人日报》记者说。
当记者弱弱地问:“你是怎么做到的呢?”陈先生胸有成竹地说:“方法就太多咯,说复杂了你也听不懂。简单说就是利用代理服务器不停地更换IP,然后去访问指定的视频网站,因为是不同的IP,所以平台就会认为有不同的电脑点击过视频,点击量就刷起来了嘛!”
在这个碎片化的时代,想要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数据造假是其中的一种手段,只有先把数据变成一个可以任意掌控的“泡沫”时,才能得到更多人的点击。然而,数据的真实性是平台的生命,有了真实性才会有合作各方的互信共赢。
在网络上搜索“微信刷阅读量”等关键词后,记者看到不少提供微信刷阅读量、刷粉的商品。“12元1000个阅读量,1000起刷。2万个阅读量24小时左右完成。”
陈先生告诉记者,为了模拟真实的高阅读量,一些刷单者不仅能够保证阅读量,还能控制阅读量增长的速度,比如“一周内阅读量增长1万,每天匀速增长等”。
一家名为“亿兴推广电商”的网店,主要以“推广”为名从事统称为各类刷流量的业务。在其网页上赫然写着:“搜索流量”“包月服务”“全新引流推广”“人工推广”“真实访问”等字样。一些“微信阅读量互刷群”,要求大家互阅互赞,大量陌生人相互推送自己需要刷单的内容,发送求助需求的同时也帮助其他陌生人阅读、刷量,但没有任何一个人会真正阅读链接里的内容。
随着广告商越来越重视自媒体的广告投放,数据造假的也绝不止微信公众号。贴吧刷量提升排名,论坛刷量提升人气,网站刷量营造虚假繁荣,直播平台刷量制造火爆人气……不少人公开承认刷量,并称行业大环境就是如此:“你不刷也有人会刷。”
目前,自媒体变现模式大多较为单一,企业、商家基于自媒体的阅读量进行广告、软文投放。这一机制下,自媒体人、广告主都陷入“阅读量崇拜”,难免滋生出畸形的刷单产业。
刷量江湖暗潮涌动
6月10日,公安部开展的“净网2019”专项行动中,2018年蔡某某新歌视频1亿转发量的幕后“黑手”——星援APP被查。案件被定性为刑事案件,该软件应粉丝刷流量需求在半年内吸金800余万元。
其实,刷单早已成为当下自媒体商业模式下的“镀金”神器。“那些每条文章都能有几万阅读量的大V,只要在业内有点影响力,做一条软广告植入开价两三万元,而且很多企业买账。有些比较火的自媒体,做广告还要排队。”一位创业公司内部人士告诉记者。
在各种网站上,刷量的江湖看上去风平浪静,背后却暗潮涌动。公众号刷量的危害不可小觑,不仅损害了自身信誉,伤害了网民的感情,也影响了投资人和广告方的投资判断。一些公众号通过刷量混得风生水起、赚得盆满钵满,更是挤压了那些执着于生产优质内容的公众号运营者的生存空间,影响了整个创新创业的发展环境。
有业内人士透露称,无论是暗刷还是明刷流量都已形成了利益链。为了拉到更高广告费,流量买方有需求,而刷手通过刷流量获得报酬,社交平台可以有更多的用户,第三方的刷量软件也能赚到手续费,各方各取所需且都能获利。在一定程度上,这也促成了各方对此行为的放任。
对于刷量公司来说,这个产业链上的每个环节基本都是暴利。很多卡商月入百万元、千万元,可想而知其中诱惑有多大。一方面可以快速获取巨额利润,另一方面违法成本很低。
就拿爱奇艺索赔的杭州飞益公司来说,在2017年2月1日至6月1日,杭州飞益在爱奇艺网站制造了不少于9.5亿次的虚假访问,按照每1万次15元的刷量收费标准,非法获益至少上百万元。但是根据法院的一审宣判结果,爱奇艺公司只获赔50万元。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不法企业敢于铤而走险,大肆刷量来出售给有需求的企业。
日前,北京互联网法院审理并当庭宣判全国首例暗刷流量案。法院认定双方签订的暗刷流量合同因违法而无效,对合同履行过程中双方的获利全部予以收缴。
告别流量造假,净化网络环境
能从根本上杜绝刷量吗?估计很难,因为刷量背后有巨大的利益和动机。国家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表示,利益驱使、隐蔽优势带来的违法成本低、再加上电商平台的治理态度和处罚力度不够等,也是导致刷单刷量屡禁不止的原因。
《电子商务法》有望填补监管空白。“刷单涉及链条较长,需要全行业及监管部门一起来携手打击。”阿里集团菜鸟网络快递事业部总经理王文彬表示。
正如全国首例暗刷流量案中法官在判决书中,从法律角度所说的:“虚假流量会阻碍创新价值的实现,降低诚实劳动者的信心,扭曲决策过程,干扰投资者对网络产品价值及市场前景的判断,影响网络用户的真实选择,扰乱公平有序的网络营商环境。”
为此,各大平台已在努力。针对刷量行为,除了常规的人工监测, 部分平台逐步借助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对此乱象进行打击和规范。据爱奇艺首席技术官汤兴介绍,爱奇艺借助大数据和机器学习,成为业界少有的通过人工智能建立反作弊系统的视频平台。
有数据显示,小红书后台每天收到近万举报量,用户每天的随手举报,也在显著帮助社区的治理。该平台可以做到0.1秒识别机刷,对人工刷量识别准确率已达到99.9%。小红书联合京东、百度、美团等行业的力量,共同组织“阳光诚信联盟”,通过数据共享、信用互通的方式一同打假、反欺诈、反腐败。
广州互联网法院法官曹钰表示,互联网企业在开展旨在增加用户量、流量的悬赏活动时,要制定更加合理、有针对性的规则;同时加大技术投入,提高识别和防范黑、灰产用户和相应行为的能力;相关部门强化数据共享和联动,加大对“羊毛党”中涉及刑事犯罪的打击力度,建立一个真实、公平、公正、诚信的网络环境。
本文源自中国青年报客户端。阅读更多精彩资讯,请下载中国青年报客户端(http://app.cyol.com)
网络营销按营销的性质不同,可以分网络广告、网络调研、seo、整合营销、危机公关五个部分。
网络调研,是网络营销的基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里单单把网络调研提出来,是指网络调研能够作为一个单一的网络营销项目存在,比如某些教育网站的行业报告等。
网络广告,是指在通过在网络上面投放广告达到收益或者美誉度的提高。网络广告包括sem竞价、联盟广告和定向广告三部分。其中搜索引擎广告,完全是暴利游戏, 只有能够获得超额利润的产品或企业才能与狼共舞。定向广告是最好的网络广告方式,通过对广告有针对性的投放,可以得到性价比最高的收益。
网络广告和整合营销,技术性很强,没有操作过的建议最好不要应用。做网络广告、整合营销有两个基石,一个是策划、一个是监控,而且必须是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操作当中稍有不慎,只要一打颤,轻者花的钱打水漂,重者可能会造成负面新闻。
seo(搜索引擎优化), 是指对网站本身和链接的优化。seo包括内容和链接两个部分,其中内容又可以分为网站构架、栏目区块、关键字三部分,而链接分为外链和内链。这五部分共同构成了seo。通过seo,能够达到用户友好度提升、搜索引擎排名靠前,进而使网站的用户转化量得以提高,为网站主和利益相关者创造价值。
整合营销是指对网络营销手段和平台的整合,随着营销需求的升级,网络营销渠道和手段也要不断升级,进而影响到网络媒体和平媒,形成整个网络对某时间的联动效应。整合营销经常用到的有论坛营销、博客营销、sns营销、新闻营销等等。
危机公关,主要是指对负面消息的一种应对方式。消除负面就等于增加了美誉度,其价值比单单增加美誉度要大的多。危机公关的方法,最常用的就是整合营销方式和病毒营销(口碑营销)。
一、渠道方面 各大搜索引擎的快照 视频等。
二、方法和策略:
(一)、战略整体规划:市场分析、竞争分析、受众分析、品牌与产品分析、独特销售主张提炼、创意策略制定、整体运营步骤规划、投入和预期设定。
(二)、营销型网站:网站结构、视觉风格、网站栏目、页面布局、网站功能、关键字策划、网站SEO、设计与开发。
(三)、传播内容规划:品牌形象文案策划、产品销售概念策划、产品销售文案策划、招商文案策划、产品口碑文案策划、新闻资讯内容策划、各种广告文字策划。
(四)、 整合传播推广:SEO排名优化、博客营销、微博营销、论坛营销、知识营销、口碑营销、新闻软文营销、视频营销、事件营销、公关活动等病毒传播方式。
(五)、 数据监控运营:网站排名监控、传播数据分析、网站访问数量统计分析、访问人群分析、咨询统计分析、网页浏览深度统计分析、热门关键字访问统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