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整理:整理来源:抖音,浏览量:101,时间:2022-12-26 16:00:02
苹果的软文营销,苹果推广软文,苹果软文营销案例
很多人都说今年双十一变了。
到底什么变了?
是销量下降?还是消费动力不足?
两者都有,但有个更为明显的风向。
那就是年轻人的消费变得更加谨慎了。
原来作为年轻人追逐虚荣最大的标配,苹果的销量在国内一向是一骑绝尘。
至少相对于很多年轻人而言,苹果就是妥妥的充面子工具。
不信?
看看全国的地铁里,最起码有相当一部分年轻人拿着苹果手机坐地铁。
信号不是重点,功能也不是关键,实用更不需要,只要认识它是苹果,是能打肿脸充胖子的必备肾机就对了。
很多人可能会说,我们年轻人在当前形势下更加理性、更加谨慎了,实际上这些都只不过是媒体在转移话题与关注的焦点而已。
真正懂得理性与谨慎的从来都是中老年人和企业而已。
看看现在的裁员与下岗数量,再看看现在因为疫情倒闭的小微企业与个体户,就能看得出,真正理性消费的从来都不是年轻人。
还有那些大多数沉默地捂紧钱包的中老年消费者。
为啥这些大公司总是习惯去薅年轻人的羊毛,是因为年轻人人傻钱多吗?
比如追星无脑女粉,比如二次元宅女粉,比如购物剁手女粉,比如NBA信仰男跪粉,比如球鞋限量炒卖男粉,比如基金股票刺激粉等。
他们总喜欢给这些年轻人贴标签,似乎贴上标签后,就能找他们薅点钱,至于年轻人有什么?企业的责任义务是什么?那不重要,重要的是钱薅到手没有。
而企业的信仰和价值?抱歉,九年义务教育都没塑造好你们,区区一个商业企业哪有义务来重构你的信仰?
答案当然是不可能!
所以,年轻人怎么活下去关这些消费品企业什么事?
赚快钱向来是消费品企业追逐目标。
至于国家发展,民族前途,……抱歉,那真跟他们没啥关系,疫情之下,谁又来管过我企业的死活?
所以,不薅年轻人不行啊,要是改薅老年人,一样会有人指责说企业没良心,关键还有老年人底子薄,累得要死还薅不了多少。真要去改薅中年人,他们太理性了,真不好忽悠,更何况经济形势的严峻,他们都在忙着设法活下去,没空搭理。
其实,这届年轻人属实有点憋屈。
这不,疫情之下,一边是停薪、裁员,上了岗的担心下岗,一边是小微企业大不景气,就业难、创业更难,……大企业的老板们都在想着套现、减持,……为了赚钱花样百出,谁还在意年轻人?
所以年轻人纷纷自嘲调侃:国家需要多生多消费,可长大了又怪人多吃饭多。
横竖都不是人啊。
因此,当苹果A14销售破发之后,中国年轻人终于恍然醒悟,感觉不值得买了。
穷是关键,更关键的是年轻人明白活得好才有荣耀,肾机已经不再是面子。
也因如此,一些商家眼看销售没有达到预设的KPI,就立马开始挖空心思,重新设下圈套陷阱。
这不,各种媒体就会立马发布催消费软文,比如年轻人为啥不买苹果了,年轻人为啥不买手机了,年轻人为啥不买房子了?
言外之意,就是这帮孙子不让爷爷薅钱了。
明里暗里,就是年轻人不消费,我很头痛。
不要质疑!
年轻人说:我不偷,不抢,不骗,不拐,就是图个稳定的工作,安心上班,想活得精彩点,只是减少了消费而已,难道就是十恶不赦了?你们还真就敢给贴上各种标签了?
说白了,不买苹果,不过就是年轻人的一种消费抗议罢了,毕竟他们也要生存!
说实在,真不是这代的年轻人比前几代的人更喜欢搞钱!请大伯大娘大咖手下留情、嘴上留德,其实是这代年轻人实在是卷得累活得苦。
不信,看看中国的单身率,再看看当代年轻人的口头禅:谈恋爱耽误我搞钱!
要想让年轻人重新投入消费怀抱,别设下那么多消费名目与标签,更不要自作聪明设下什么圈套与陷阱。
归根到底,就是给年轻人一条活路,别把年轻人全部变成啃老族,啃低保族。
总策划:吴 钢
总编辑:叉烧冰淇淋
运营:Daisy
出品人:周伟
熙人文化出品
记得关注我们【城市编辑部】哦~
本专栏由常乐镇创智产城特别赞助出品
(以上图片仅学习交流,侵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