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整理:整理来源:腾讯视频,浏览量:121,时间:2022-10-30 18:28:01
邦的意思,硬邦邦的意思,帮的意思
“上下不交,天下无邦“ 这条成语可能很多人都不熟悉;这条成语所表示的含义是对于上下之间交往的原则。
“上下不交,天下无邦”语见《易经 . 泰》;《易经》的泰卦上说:“上下交而其志同也”,“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
其中引申出的成语“上下不交,天下无邦”本质上是形容上下级之间互不沟通情报,就不可能形成一个整体,不能团结一致,朝着一个目标前进。只有上情下达,下情上达,这样才能上下目标如果上下不通气,互不往来就等于没有了国家。
《易经·系辞》中说:“子日:“知几其神乎?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其知几乎?”
‘孔颖达疏’,也就是孔颖达 对《大学》的疏解中写道:“神道微妙,寂然不测,人若能予知事之几微,则能与其神道合会也。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者,上谓道也,下谓器也。若圣人知几穷理,冥于道,绝于器,故能上交”,指交流。“志”,指目标。“邦”,指国家。
朱嘉注认为“上交贵于恭逊,恭则近于谄;下交贵于和易,和则近于渎,盖恭与谄相近,和与渎相近。”意思是,和上面往来应以谦恭为贵,但过于谦恭则接近于巴结;同下面交往应以和易为贵,但和又近于渎,这两对概念之间的界限是很接近的。这都是古代讨论尊、卑之间交往时所主张的原则。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这些概念已为其他内容所取代。其实也是说和上面往来应不取媚,与下面往来应不包庇坏事。
明代王鏊《亲政论》中,对于当时上下“壅隔之弊”十分感概,引述《易经·泰》卦的话,认为一切弊病都是从上情不能下达,下情不能上达造成的。他说:君臣之间相见不过是在上朝的几十分钟,而且礼议繁多,皇帝不过听一下,看一看就了事,进见的人只说几句,就赶紧谢恩退下,在上位的与臣下,尊卑悬殊,如同相隔万里,哪里还有什么进言之路呢?周朝有正朝、外朝、内朝之分,汉代、唐代延续下来,宋时五日一朝,君臣相见随便多了,明孝宗深感上下不能尽情相通,屡召大臣改革朝见制度,可是没能实行。所以他主张君臣上下应当随时相见,通达远近之情。
本质上是形容上下级之间互不沟通情报,就不可能形成一个整体,不能团结一致,朝着一个目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