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整理:整理来源:爱奇艺,浏览量:146,时间:2023-04-08 22:32:03
极目新闻记者 邱睦
实习生 王依蝶
9年前,她被诊断为乳腺癌症晚期,医生预计她只能活3年。
6年前,她开始为社区老人义务理发,至今累计4000余人次。
王爱民,还有不到5个月将迎来她的60大寿。从35公里外的武汉洪山区板桥社区搬迁到蔡甸区的世茂龙湾小区才仅仅一年,小区的不少的老人、小孩已经知道了她的名字。
图为王爱民在给老人理发
“王大姐是个好人哟!我们社区有不少的老人找她剪头发,她都不收钱。”小区居民骆龙玉感慨地说道。
从2016年至今,王爱民走遍武汉三镇60多个社区,专门给社区的老人和残疾人免费理发,甚至对于有些行动不便的重病患者提供上门服务。
噩耗,不经意间从天而降
“性格开朗、爱笑,在路上遇到熟人总是主动打招呼。”一名与王爱民做邻居10余年的居民如此评价她。然而,令所有人意想不到的是9年前,死神跟她开的一次玩笑差一点让她的脸上再也见不到笑容。
2013年4月3日,星期三,上午10点左右。这个日子让王爱民一辈子都忘不了。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装警察部队湖北省总队医院的诊室里,医生看过一堆化验材料后,凝重地看着她,缓缓地说了一句:“可以确定,这是乳腺癌晚期。”
顿时,王爱民觉得天昏地暗,自己差一点从椅子上摔下去。医生还告诉他,她很可能活不过3年。
定了定神,强打起精神,勉强地拨通了妹妹王拥军的电话。她努力在电话中控制自己,但是还是被妹妹听出了一丝哭腔。“姐,说不定是医院误诊咧!”王爱民仿佛抓住了一个救命稻草,中午连家都没回,下午急匆匆又找了另一家医院进行检测。
几天后,检测结果出来,与之前的结果一模一样。
“那一天,我整个人都瘦了4斤。”王爱民说。
这一切来得确实令人猝不及防。
就在1年前,王爱民退休了。在拿到退休证的那一刻,她如释重负。这个女人满以为自己可以“享清福几年”。用她自己的话说,这一辈子过得太累,想“好好休息一下”。
王爱民原先是当地一家知名羽绒服厂的普通工人。丈夫吴汉林是一家建筑公司的工人。女儿吴莎1984年出生。“当时生活并不富裕,也算是勉强度日。”
1998年,王爱民下岗了。而就在前一年,吴汉林也下岗了。“好在女儿已经中专毕业,可以出去打一点工。”
为了维持生计,王爱民和丈夫做起了餐店生意。早餐、中餐都做。“有时为了准备做早餐的材料4、5点不到就要起床。”尤其是冬季,寒风刺骨。
这种日子过了10多年。她终于等到了退休。
确诊后的1年多的时间里,王爱民时常把自己关在家里。
“那段时间,真担心姐姐想不开,只要自己有空就去陪她。”然而,即使是亲妹妹的王拥军也低估了姐姐的刚强。“在外人面前,姐姐也不显露自己的想法。”
可是就连王爱民自己也不知道,背地里她哭过多少次。“我死了,父母怎么办?孩子怎么办?其他亲人怎么办?”这些问题不停地萦绕在王爱民的脑海里。回忆起那段日子,王爱民至今仍然眼里强忍着泪水。
理发,走出阴霾温暖他人
王爱民决定走出来。2015年,一个偶然的机会,王爱民得知邻居冯岚在一家公益组织做慈善。“当时也没多想,就当是散散心。”于是,在邻居的带动下,王爱民开始接触慈善公益。
刚开始,王爱民只是帮助社区、公益活动现场搬搬桌椅、布置会场和维持次序。“帮助别人也是一种快乐。”王爱民慢慢地喜欢上做公益了。久而久之,王爱民萌发了一个想法:我能不能为他人做更大的贡献?
在一次参加公益活动期间,年轻的义工帮老人理发,顿时让王爱民灵光一现:“为什么我不能学习一下理发技能帮助更多的老人免费理发?紧接着,她联想到自己所在的社区还有许多孤寡老人,有些甚至无法下床行走。
恰巧这时,有一家美容美发机构提供免费学习理发的机会,王爱民便报了名。据王爱民回忆,她总共只用了半个月就学会理发了。
学会理发的手艺后,王爱民自掏腰包买了理发用的剃刀、电推子、剪刀等用具。“6年以来,我的电动剃刀都用坏了好几把!”
图为王爱民在巡湖
时至今日,王爱民仍然保持着每周至少有两次会给社区的老人们理发的习惯。“有时也会应社区或者敬老院的请求,临时安排多次给老人们理发。”王爱民在一张纸上计算着,几年下来,给老人们理发的人次,“保守算起来至少也有4000人次。”
在王爱民的带动下,2017年开始,妹妹王拥军也加入到理发的行列中来。“虽然我不会理发,但是我给老人们剪指甲、聊天,让他们开开心心的!”每次陪伴着姐姐一同去给老人们理发,她都会带上自备的指甲剪。在给老人们剪指甲的同时,也会陪他们聊一下家长里短。在她看来,姐姐就是她的模范。
“给人理发也是一种公益慈善。”王爱民觉得,在助人为乐的同时自己也能感受这份快乐和人情中的温暖。老邻居陈宝莲回忆起王爱民给已故的母亲理发的事情,至今仍心存感激。
陈宝莲的母亲因多次脑中风,导致了行动不便,需要常年卧床休息。2016年,在一次公益活动中,陈宝莲结识了王爱民。得知陈宝莲家里的情况后,王爱民立刻前往她家给她的母亲免费理发。
从此以后,只要陈宝莲的一个电话,王爱民就拿起自己的理发包来到她家。“没想到,这一下就坚持了差不多5年。”陈宝莲说,她的母亲是在安详中离开的。在生命的最后的时光,母亲还念叨着感激那些曾经帮助她的人。“由于这一来二往,我和爱民也成了姐妹。”
行善,涅槃重生行者无疆
时间一晃9年过去了,距离医生的“死亡预言”已过去了6年。王爱民坦言,做志愿者是她最好的良药,“每当我能够帮助别人就特别开心。”“也许是我做志愿者,心情变得愉悦,所以病情就好多啦!”王爱民笑呵呵地说道。
就连王爱民的主治医生都惊叹:“这是一个奇迹!”
在王爱民家中有一个大布包,称一称足足有10斤重,里面放着全部都是为表彰她做公益慈善,各级部门颁发的证书、勋章和奖杯。
“我妈把做公益不仅仅是看作是自己的一种爱好,更当作是自己的一个事业。”吴莎说。
对此,王爱民也有着自己的解释:“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后,自己仿佛获得了重生了一样。”她很感激这次“新的生命”,也希望在余生多做好事、做善事,让慈善成为她新的生命的注脚。
2016年7月,由于接连大雨,王爱民所居住的小区发生严重渍水,有1500多人受灾。小区积水从50公分上涨到1.5米。为了协助相关部门完成受灾群众的转移,王爱民一连近1个月吃住都在安置点上,没有回过家。就连自己的丈夫生病,也没有太多的时间去顾及。在安置点的办公室里,王爱民向时任保利心语社区党支部书记钟伟杰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也就在这一年的12月,王爱民被武汉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武汉市文明市民”称号。
此后的2019年,王爱民加入武汉绿色江城公益组织,成为了一名湖泊志愿者。并被武汉经济开发区(汉南区)聘为后官湖的民间河湖长。
2021年12月,又被武汉市人民政府市民服务热线办公室评为优秀评价员。
“明年就是我患癌症的第10个年头了,我自信还能继续战斗下去!”王爱民挥挥手,笑着说道。据她透露,最近的几次检查,他的身体状况还算平稳。
王爱民的生命没有停止,她的行善之路还将继续。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